大學輔導員不是學生。大學輔導員是在大學中的老師,1952年,國家提出要在高校設立政治輔導員;1953年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向當時的教育部提出試點請求;此后,不少高校建立了輔導員制度,主要做政治工作,是學生的“政治領路人” 。
一、高校輔導員發(fā)展簡史介紹
1961年,黨中央廬山會議上出臺專門文件,提出在各高校設立專職輔導員,并得到實施;文化大革命期間,思想政治工作被“四人幫”利用,思想政治工作聲譽遭到破壞;1978年,國家教委出臺文件,在高?;謴洼o導員制度,因原先文革前思想政治工作人才(包括輔導員)轉崗嚴重,于是以專業(yè)教師兼職為主擔任政治輔導員,輔導員工作不在僅僅停留在政治工作上,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轉變。 1987年,也出臺過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,政治輔導員工作定位依舊沒有變。 一直到九十年代,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,高校也出現(xiàn)了很多新情況,比如幫困工作、心理輔導、職業(yè)輔導等工作也成為了輔導員工作的一部分。 進入21世紀,黨和國家越發(fā)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00年、04年分別出臺文件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。尤其是04年16號文件,拓展了輔導員職能,“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”作為一項職能寫進了文件(包括幫困、心理、就業(yè)、生涯規(guī)劃、人際關系等),并從很多方面為輔導員的出路和保障作出了努力。
二、高校輔導員角色定位
經過初步研究,某高校校凝練輔導員核心業(yè)務,提升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,提高輔導員在輔導方面的專業(yè)技能,將輔導員業(yè)務定位為三大塊(思政教育、班級管理、咨詢服務):
1.思想政治教育
2.班級管理--學生自我管理外需要輔導員把握的事務
3.輔導咨詢--與導師、校醫(yī)院、心理、職業(yè)指導中心合作,在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缺乏統(tǒng)一標準體系情況下,主動溝通,從一年級就建立一定的職責體系,必要時交給他們處理。